首页 > SEO建站 > 营销百科破窗效应是什么意思?破窗效应的由来、表现、启示及经典案例

破窗效应是什么意思?破窗效应的由来、表现、启示及经典案例

2024-01-27 08:38:14

破窗效应是什么意思

一、破窗效应是什么意思

破窗效应(英文: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并刊于《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破窗效应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二、破窗效应的由来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三、破窗效应的五个阶段

1、社区开始出现失序的情形,部分居民迁出社区。

2、未能迁离社区的居民因担心自身安全,对区内的事务漠不关心。

3、地区的监察力下降,社区的治安进一步恶化。

4、区内更多的居民迁走,仍然留在区内的居民则更加退缩,减少外出时间。

5、外来的犯罪分子入侵社区,令犯罪数字持续上升。

四、破窗效应的表现

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对于违反单位程序或廉政规定的行为,有关组织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职工的重视,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对于工作不讲求成本效益的行为,有关领导不以为然,使下属的浪费行为得不到纠正,反而日趋严重。等等。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而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这就是"破窗效应"的表现。

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个别的、轻微的,但触犯了单位核心价值的"小的过错",并坚持严格依法管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破窗效应也常常出现在股票市场之中。当股票或基金出现亏损时,部分投资者也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想着既然这只股票(基金)已经出现亏损了,那么不如放手一搏,或许还能早点回本,于是乎就频繁加减仓,最终的结果就很可能造成亏损加剧,甚至清仓出局。

在股票的买卖中也常常有庄家利用"破窗理论"诱导股民。当某只股票一路下跌,甚至跌破某个关键价位时,只要庄家不护盘,那么跟风的股民就会受到其诱导,纷纷选择抛出。

而投资市场中 另外一种破窗现象则是反向而行。这种诱利行为在熊市的终点出现的尤为频繁,它会形成一个诱导信号,诱导投资者不断追加投资,准备迎接牛市的到来,实则越追 越多,越亏越加,最终导致投资者无力承担。所以投资者在熊市之中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要随意听信他人的诱导言论。

五、破窗效应经典案例

破窗效应案例一

有一家百来号人的企业,公司规定上班时间必须配带工牌。虽然制度上规定:如果发现不带工牌,每次罚款20元。最初一、两个员工没有照做,但管理层并没有引起重视,没有严格执行该项规定。一个月以后,不带工牌的员工由最初的1、2个,发展到几乎50%的员工都不带工牌,员工对此事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管理层并没有"令行禁止"反而一再纵容,严重影响公司士气和员工的精神面貌。

破窗效应案例二

美国有一家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以极少炒员工鱿鱼而著称。有一天,资深车工杰瑞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虽然埋下了安全隐患,但收取加工零件会更方便、快捷一些,这样杰瑞就可以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了。不巧的是,杰瑞的举动被无意间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逮了个正着。主管雷霆大怒,令他立即将防护板装上之后,又站在那里大声训斥了半天,并声称要作废杰瑞一整天的工作。第二天一上班,杰瑞就被通知去见老板。老板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

离开公司那天,杰瑞流泪了,工作了几年时间,杰瑞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公司从没有人对他说不行。可这一次不同,杰瑞知道,这次碰到的是公司灵魂的东西。

破窗效应案例三

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受到了"破窗理论"的启发。纽约的地铁被认为是"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针对纽约地铁犯罪率的飙升,布拉顿采取的措施是号召所有的交警认真推进有关"生活质量"的法律,他以"破窗理论"为师,虽然地铁站的重大刑案不断增加,他却全力打击逃票。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携带凶器。结果,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下降,治安大幅好转。他的做法显示出,小奸小恶正是暴力犯罪的温床。因为针对这些看似微小、却有象征意义的违章行为大力整顿,却大大减少了刑事犯罪。

20世纪70、80年代纽约以脏乱差闻名,环境恶劣,同时犯罪猖獗,地铁的情况尤为严重,是罪恶的延伸地,平均每7个逃票的人中就有一个通缉犯,每20个逃票的人中有一个携带武器者。1994年,新任警察局长布拉顿开始治理纽约。他从地铁的车箱开始治理:车箱干净了,站台跟着也变干净了,站台干净了,阶梯也随之整洁了,随后街道也干净了,然后旁边的街道也干净了,后来整个社区干净了,最后整个纽约变了样,变整洁漂亮了。现在纽约是全美国治理最出色的都市之一,这件事也被称为"纽约引爆点"。

破窗效应案例四

在日本,有一种称做"红牌作战"的辅助管理活动,目标是提高企业现场环境、效率和产品质量。我们可以引用管理顾问迈金塔的话来形容它的产生背景:"任意决定物品的存放并不会让你的工作速度加快,只能使你的寻找时间加倍;你必须分析考虑怎样才能拿取物品更快捷,并让大家都能理解这套方案,遵照执行。"

日本企业的"红牌作战"通过详细的5S方法 【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etsu(清洁)和Shitsuke(素养)】,将不清洁的设备、办公室和车间贴上具有警示意义的"红牌",也将不合理的工作程序或方式增加"红牌"以促其迅速改观,从而使工作场所变得整齐清洁,工作环境变得舒适幽雅,企业成员都养成做事耐心细致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大家都遵守规则,认真工作。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对于保障企业的有效运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破窗效应案例五

还有一个被称为校园里的"破窗现象":班里新来了一个留级生,由于他的勤奋努力,使得原本想混日子的同学受到震动,学习气氛开始转好,有时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有的人或许不以为然,但是他的一句话--这个内容要考试--便会立即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留级生的话比老师的话还有效!这说明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的玻璃,能有效阻止"破窗现象"于萌芽状态。

六、破窗效应的危害

"破窗效应"理论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心理形成和行为表现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人会被环境影响,同时人的行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好,不文明的举止也会有所收敛;环境不好,文明的举止也会受到影响。"破窗"的出现,会助长人们的四种心理形成:

1、颓丧心理

因为坏了的东西没人修、公家的东西没人管、环境遭破坏、制度无人遵守、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腐败分子逍遥法外,所以 对社会的信任度就会随之降低。对己对人对社会对未来缺乏信心。怀有这种"颓丧心理"的人,即使有做人的法律的底线、道德的底线、良心的底线,即使主观上绝 不去做坏人,但是消极的言行自觉不自觉地道出了你的情绪和境界来,对人和社会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2、弃旧心理

怀有这种"弃旧心理"的人往往是这样一种思维模式"既然已破废,既然没人管,那就随它去吧"。如果一个物件仅仅是因 为破损并且具有一定的修复价值就轻易弃掉,则是一种浪费;如果是一项规定、制度、法律仅仅是因为执行的不利或遭到破坏就轻言放弃,就会给管理造成无序,给 社会造成混乱。

3、从众心理

良莠不分、盲目随从、消极地规避风险与责任;甚至明知是错误的,却要"别人能够做,我就可以做;别人能够拿,我就可以拿"。而不考虑应该承担行为的后果。

4 、投机心理

 "投机心理"是一种不想努力就要达到目的的歪曲心理,当看到有机可乘并且能得到既得利益的时候,就会侥幸去试一试。 "投机心理"有时是"从众心理"的阶段性、机会性的表现,看见别人这样做过了,静观其变,无"不良"后果,认为时机成熟,开始行动。这种非光明正大之人, 往往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甚至付出惨痛的代价。

这四种心理都是可怕的,危害都是巨大的。

七、破窗效应的破解

当然,"破窗效应"也不是没有破解的方法。威尔逊和凯林在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是有前提的,一是出现"破窗",二是"没有及时修复"。也就是说,只有在"破窗"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的时候,"破窗效应',才会应验。那么破解方法有哪些呢?

1、要有"好窗"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 现象的无限扩展,我们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 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好窗",对于个人来说,要有鲜明的是非鉴别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 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对于组织和团队来说,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工作秩序,制度完备、奖罚分明、树立 正气;对于社会来说,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社会秩序,法律健全、有法必依。

所以,一个有智慧的领导者,首先去领导一个环境,然后去领导人,好的环境里若是彼此间充满了鼓励与学习、体谅与互动、团结与努力,那么人们就会在正向能量的环境作用下,受到感染、受到启迪,发挥出超值的贡献。"好窗"要精心打造,"好窗"贵在坚固。

2、要经常"护窗"

一个制度如果出现纰漏,而没有去弥补,将会带来更多的仿效者,从而导致整个制度的崩溃,社会如此,生活如此,一 个单位也如此,作为一个领导者和管理者,防漏补缺是应具备的能力之一,"破窗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制度都是脆弱的,没有完美和一成不变的制度,人的潜意识 是无序的,当制度遭到破坏的时候,人们会倾向于违背制度,而领导者的责任就是要善于发现制度的漏洞,并及时更正过来。树立"护窗"意识,保护"护窗"行 为。"护窗"人人有责,"护窗"贵在经常。

3、要及时"补窗"

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可见,一个微小的事件或变化,经过不断演变放大,对其未来会造成极其巨大影响,或成为决 定因素。

八、破窗效应的启示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九、破窗效应应用实践

应用破窗效应不仅仅是古人所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那只是吸取教训,非常肤浅,而管理强调的是成本效益、行为经济。大型的企业犹如千里之堤,人、事错综复杂,维护好千里之堤是有很巨大的成本,在实践中,当管理者面对各种不良现象时,层出不穷,这个时候谈防微杜渐是没有意义的,怎么样像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和"红牌效应"那样,扭转形势,解决破窗效应所产生的问题,保持持续改进和优化,才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主题。

基本上,破窗效应带给我们的思路就是从小事抓起,只有全部小事都不出乱子,才能做大事。在应用实践中,最直观的"小事"就是环境卫生,要把一个地方搞干净1天、2天并不难,但是要一个地方持续1年365天都很干净,那就只有顶尖的企业才能做到。这些事情并不难,缺的只是下定决心、持之以恒、配套机制、形成文化、定期更新。

十、破窗效应和蝴蝶效应的区别

蝴蝶效应:这可能意味着一只蝴蝶在南美洲上空扇动了几次,然后导致了破坏性的台风。这是一个比喻,看似不重要的小事也可以变成大事。

1、理论体系不一样,破窗效应属于犯罪学,蝴蝶效益属于混沌学。

2、前提不一样,破窗效应前提是不良行为,而蝴蝶效应则没有具体限制。

3、原理也不太一样,破窗效应是指一件不良事件的错误处理或不处理会导致类似问题不断发生再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而蝴蝶效应是一个可以引起巨大波动的小事件。

最后总结

优化猩SEO:破窗效应带给我们的思路就是从小事抓起,只有全部小事都不出乱子,才能做大事。

 

参考链接:

破窗效应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0%B4%E7%AA%97%E7%90%86%E8%AE%BA/5407392

什么是破窗效应

https://www.sohu.com/a/443847729_120207611

蝴蝶效应和破窗效应有什么区别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0039868/answer/1787385377

想了解更多营销百科的内容,请访问:营销百科

本文来源:https://www.youhuaxing.cn/seojianzhan/17850.html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用我们的专业,做您满意的SEO+高端网站建设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