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SEO动态 > 网站技术同样是3年经验,为什么仅有10%的设计师能拿高薪?

同样是3年经验,为什么仅有10%的设计师能拿高薪?

2025-11-21 11:14:11

同样是3年经验,为什么仅有10%的设计师能拿高薪?

现在是 2025 年,数字设计领域的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激烈。UI/UX 设计曾经是一个由少数技术娴熟的专业人士主导的小众领域,如今却涌入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设计师。各类短期培训课程、在线课程以及 YouTube 教程纷纷涌现,让学习设计基础知识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但残酷的现实是:目前 90% 的 UI/UX 设计师不具备被录用的能力。

这听起来很残酷,对吧?然而,招聘经理、设计负责人和招聘专员们经常这么说。设计师们的作品集倒是不少,但缺乏实际价值。市场对设计师的需求依旧强劲,但招聘门槛却大幅提高了。那么,为什么在 2025 年有这么多设计师达不到要求呢?那顶尖的 10% 与其他设计师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下面咱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千篇一律

打开 linkedIn、Behance 或 Dribbble,浏览 UI/UX 作品集,就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无尽的案例研究,不是 Spotify 的重新设计、Airbnb 的仿制品,就是虚构的金融科技应用程序。它们看起来都很精美,但缺乏原创性。

在 2025 年,设计领域充斥着求稳的作品集。问题出在哪呢?大多数设计师沿用在线课程的相同模板,没有运用任何独特的问题解决思路或基于现实的思考。

为什么这有问题:

招聘经理迫切希望了解你的思考方式,而不仅仅是你的设计能力。他们需要的设计师要理解用户心理、业务目标和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而不只是能依据新拟态或玻璃拟态等潮流做出简洁 UI 的人。

解决方案:

敢于与众不同。展示个人项目、真实的用户研究以及对业务的影响。致力于为初创企业、非营利组织甚至当地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重新设计网飞(Netflix)的主页这种做法已经行不通了。

二、对用户体验(UX)理解流于表面

很多设计师都能谈及线框图、用户流程或用户画像,但仅仅停留在表面。在面试中,当被追问为何做出某些用户体验方面的决策时,90% 的候选人难以将他们的设计与可衡量的结果或以人为本的洞察联系起来。

为什么这有问题:

用户体验不仅仅是漂亮的流程,而是要创造出能够解决实际痛点,并为用户和企业都创造价值的产品。在 2025 年,企业招聘的设计师需要深刻理解用户行为、产品策略以及数据驱动设计。

解决方案:

花时间学习行为心理学、商业策略以及如何运用数据(分析、热图、A/B 测试结果)。2025 年最优秀的设计师会与产品经理和工程师紧密协作,做出战略决策,而不只是专注于打造像素完美的界面。

三、缺乏实际协作经验

现实情况是:在专业环境中,你很少能独立工作。然而,许多设计师从未在跨职能团队中工作过。他们没有应对过利益相关者相互冲突的需求、工程技术限制或业务约束。

为什么这有问题:

在 2025 年,企业希望招聘的设计师能够处理团队协作中的各种动态情况、协商权衡利弊,并在受到产品负责人或首席技术官质疑时为自己的决策辩护。招聘只知道独自处理虚构项目的设计师存在风险。

解决方案:

寻找实习机会、自由职业项目,或参与开源项目,在这些过程中与产品经理、开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甚至客服团队展开协作,并在你的案例研究中体现这种协作。

四、过度依赖 AI 工具

AI 正在永久性地改变设计行业。像 Figma AI、Uizard 以及其他无代码平台这样的工具,让线框设计和原型制作变得更快、更容易。然而,如今许多设计师过度依赖 AI 来承担繁重工作,产出千篇一律的布局,却没有经过太多批判性思考。

为什么这有问题:

招聘经理能立刻看穿由 AI 生成的作品。工具可以生成布局,但它们无法取代同理心、商业直觉或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能力。在 2025 年,以人为本的思维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而不只是懂得如何使用最新的 AI 工具。

解决方案:

把 AI 当作助手,而非拐杖。让它帮你实现自动化流程,但始终要将自己的洞察、独特策略和人类创造力融入项目中。雇主看重的是你的思考过程,而不是你点击 “生成用户界面” 的能力。

五、案例研究中故事讲述能力欠佳

一个严重的错误是什么?把你的作品集当成艺术展览馆,而不是一个有情节的故事。招聘团队不只是想看最终的用户界面屏幕,他们还想了解项目背后的故事,包括挑战、洞察、权衡和成果。

为什么这有问题:

没有故事性的案例研究会让人感觉肤浅且难以记住。在 2025 年,讲故事对于脱颖而出至关重要。没有它,即便你最出色的作品也会淹没在千篇一律的作品海洋中。

解决方案:

像创作引人入胜的故事那样精心打造你的案例研究:

  1. 问题是什么?
  2. 用户是谁?
  3. 你从研究中发现了哪些洞察?
  4. 你面临哪些限制?
  5. 你如何根据反馈进行迭代?
  6. 你的解决方案产生了什么影响?

记住:招聘经理想招聘的是问题解决者,而不只是界面设计师。

六、缺乏商业头脑

仅从美学角度思考的设计师正逐渐被淘汰。在 2025 年,设计与商业紧密相连。企业需要的设计师要理解诸如客户获取成本(CAC)、留存率或转化漏斗等指标。

为什么这有问题:

人们会期望你将设计与业务目标挂钩,比如提高用户参与度、降低用户流失率或推动营收增长。如果你不懂商业语言,就会被视为负担,而非资产。

解决方案:

学习基本的商业基础知识。研究设计如何影响关键绩效指标(KPI)。与产品负责人或增长团队紧密合作,了解你的设计如何为公司目标做贡献。在作品集和面试中展现出这种理解。

七、忽视软技能

在远程和混合办公团队成为常态的时代,软技能必不可少。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适应能力和情商至关重要。然而,许多设计师只专注于设计技术技能,而忽视了这些软技能。

为什么这有问题:

一个无法清晰传达想法、不能成熟处理反馈,或者在压力下无法良好协作的设计师,在快节奏的现代团队中会举步维艰。

解决方案:

提升你的软技能。加入设计社区、参加研讨会,并积极寻求反馈。练习向技术和非技术受众清晰地展示你的作品。2025 年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有创意,还得是出色的沟通者。

八、重工具轻思考

很多作品集都在大声宣扬:“我会 Figma、Sketch、Adobe XD、Principle、Webflow!” 但你猜怎么着?其他人也都会。

为什么这有问题:

工具只是手段,驱动它们的是你的思考。在 2025 年,企业需要的设计师要能批判性思考、解决模糊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设计决策。

解决方案:

加倍重视设计思维、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展示你能够拆解复杂问题,并设计出简洁、可扩展的解决方案,无论你使用什么工具。

九、如何避免成为那 90% ?

以下是在 2025 年及以后,让你的设计职业生涯适应未来发展的方法:

  1. 专注细分领域:考虑专注于软件即服务(SaaS)、健康科技、金融科技或 AI 驱动的产品等细分领域。做通才固然不错,但如今专才更易脱颖而出。
  2. 获取实际经验:从事自由职业、实习,或参与实际项目,在其中你可以对业务和用户产生切实影响。
  3. 展示过程:确保你的作品集和面试重点突出你的问题解决方法,而不只是最终成果。
  4. 学习相关技能:了解产品管理、分析或前端开发(哪怕只是基础层面),这会让你成为更强大、更全能的设计师。
  5. 保持好奇并不断进化:行业变化迅速。及时了解 AI 趋势、设计方法和市场变化。终身学习是最好的职业保障。

挑战背后的机遇

没错,如今 90% 的设计师不具备被录用的能力,但这也意味着,对于那些能脱颖而出的人来说,有着巨大的机会。企业渴望招聘到能身兼数职、有战略思维,且能在界面之外产生影响力的设计师。

如果你读到这里觉得被说中了,这是好事。这意味着你有进化的意识。跻身顶尖 10% 的关键很简单,但并不容易:比大多数人钻研得更深、思考得更全面、工作得更高效。

总结

2025 年不是随波逐流的一年,而是脱颖而出的一年。设计不再仅仅关乎像素,而是关乎业务、用户和成果。你的作品集应体现你解决实际问题和讲述精彩故事的能力。

那么,你是要继续淹没在千篇一律之中,还是要脱颖而出,成为企业迫不及待想招聘的设计师呢?

选择权在你手中。

让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

作者:TCC翻译情报局

想了解更多网站技术的内容,请访问:网站技术

本文来源:https://www.youhuaxing.cn/seodongtai/20929.html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下一篇

没有了

用我们的专业,做您满意的SEO+高端网站建设服务商!